home

2016年7月12日星期二

官员为甚么频频自杀

近几年来,各地不断传出官员自杀的消息。上个月,又有两名高级官员自杀,一个是广东省委副秘书长刘小华,在广州的家中书房用布条自缢身亡;另一个是《求是》杂志副总编、著名的杂文家朱铁志,在单位地下车库自缢身亡。

有官员自杀并不可怕,得不到民众的同情,甚至有的还幸灾乐祸,这恐怕才是最可怕的,值得当政者深思。

刘小华今年57岁,梅州兴宁市人,1977年恢复高考,他成为家乡高考状元,考入中山大学。1983年至2002年,刘小华先后在广东省国家安全厅、广东省委办公厅工作。2002年,43岁的刘小华调任河源市,担任市委常委,分管政法工作。9年间,他先后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副书记。 20071月,他成为河源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1年调任湛江市担任市委书记。今年3月被免职,去向迟迟没有公布,坊间传言他曾经被纪委找去谈话。

而朱铁志今年56岁,是北大哲学系82级毕业生,一直在《求是》杂志工作,官至副总编。他在文艺界的名气似乎比官场大,是著名的杂文家,担任北京市杂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他在公众面前最后一次露面,是参加一个关于杂文创作的研讨会,他在会上畅谈杂文如何体现「党性」。

这两位官员自杀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和热议。从大部分网友的评论看,他们的自杀并没有引起民众的同情。那么,官员为甚么会频频自杀呢?

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选择自杀是一个痛苦而艰难的选择。官员频频自杀,官方的解释基本都归罪于抑郁症,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托词而已。官员自杀原因千差万别,但可以主要归结为这么几个方面:

第 一,对权力失落的恐惧。很多官员在官场上曾经权倾一时、如日中天。一旦因为某些原因权力失落,其身份的落差和自信的消失,将会令其生不如死。权力失落的原 因可能是自身贪腐被组织调查,也可能是跟错人、站错队,不被组织信任失宠了。不管哪种原因,都会导致把权力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官员,被逼迫走途无路或者绝 望;

第二,对将被清算的恐惧。18大以来,反腐大潮轰轰烈烈,官场人人自危。除了当权派,谁也不知道自己甚么时被打掉,反正每个人都难保证自己屁股上没有屎。有些贪心的官员,自认为做的坏事太多,早晚被清算,不如一死百了,选择自杀来保全家人和朋友;

第三,理想信仰破灭、绝望,对官场丑态深恶痛绝,不愿意同流合污。当下官场阿谀奉承之风又悄然兴起,溜须拍马成了当官的捷径,一些不愿随波逐流的官员郁郁寡欢,宁愿选择离开这个世界,也不愿意同流合污。

刘小华和朱铁志自杀的具体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他们二人一个是地方封疆大吏,一个是书生,所追求的东西显然也不一样。刘小华自杀前夜,他在班级微信群里发了最后一条微信:「羡慕冬松」。冬松是他的一位大学同学,目前不在官场。显然刘小华对官场的丑陋心灰意冷。

而 长年在党刊工作的朱铁志,一方面要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另一方面又要让自己的杂文犀利,让杂文体现出「党性」,这个难度可想而知。他在杂文研讨会上说过:写 文章有党气是理所当然,但不能把党气写成官气,写成庸俗习气,写成居高临下之气。身处党刊不代表是真理化身,还是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从人民群众的视角 来反应观点,要把党性与人民性有机统一。从这段话里,就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纠结。

官员自杀之后的网络舆情反应,折射出当下官民矛盾的日益尖锐。有官员自杀并不可怕,而类似刘小华和朱铁志这样的官员自杀以后,得不到民众的同情,甚至有的还幸灾乐祸,这恐怕才是最可怕的,值得当政者深思。

来临:东网 / 老徐 独立评论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