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显示标签为“赵紫阳”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赵紫阳”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7年6月3日星期六

邓小平决定拿下赵紫阳后唯恐学生不乱

“六四事件”28周 年纪念日前夕,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的政治秘书鲍彤接受自由亚洲电台电话专访。鲍彤透露,赵紫阳在当年胡耀邦去世后,就已被邓小平认定为是“中国的赫鲁 晓夫”,要将其赶下台。而邓小平又唯恐抗议学生不乱,在赵紫阳出访朝鲜当天,又认定学生运动为“旨在推翻共产党的反革命动乱”,随即开始镇压。

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的政治秘书鲍彤

2017年3月19日星期日

六四事件中共动用几十万军队背后的隐情:怕赵紫阳搞政变

萧洪达“六四”时任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常委、委员等三个职务。“六四”后,他愤然辞职,并常常与前《光明日报》总编辑姚锡华,前国家新闻出版署长杜导正聊天,为赵紫阳鸣不平。其中在一次聊天中,萧洪达曝出六四期间中共动用军队围城镇压学生背后的隐情。参与这次聊天的杜导正将这段故事记录于其个人回忆录《杜导正──赵紫阳还说过什么》中,以下为相关内容摘录。

北京长安街上一名男子站在坦克车队前面,照片摄于198965

2016年8月29日星期一

赵紫阳1989年曾表示愿意接受多党制及军队国家化

多党制会否弄假成真? 

最近,由美国双日出版社(Double Day) 出版的前苏共总书记戈尔马乔夫回忆录,透露了赵紫阳在一九八九年五月十六日与当时来访的戈氏谈话中曾表示愿意接受多党制。据戈氏回忆说:“会谈中,赵紫阳 向我提出了一个看来只是假设性的问题,强调要我们两人共同回答:‘一党统治能保证民主发展吗?它到底能不能有效的控制住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扼制党和政府中 的腐败行为?’赵紫阳是这样一种思路,中国共产党准备在一党统治的前提下推行政治体制改革,让老百姓广泛地享受民主权利,他得出结论说:如果这条路行不 通,那么多党制的问题是不可能避免的。” 

1989年5月16日,赵紫阳会见戈尔巴乔夫。

2016年7月21日星期四

赵紫阳走过的路──谈《赵紫阳文集》面世(鲍彤)

近来好的消息不多。但赵紫阳文集的出版是例外,这是一件好事情。

应 该感谢编者和出版者,因为他们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应该感谢香港的书店同仁和全体香港人,是他们做到了大陆人目前无法做到的事情。如果这书最后能够顺 利地进入大陆,如果大陆读者也有了自由地占有和研究各种史料的可能,那就也应该感谢大陆的领导人,因为他们真的进步了,有了真正的而不是口头上的自信了, 不再害怕和慌张了。

19862月,在海南岛考察,赵紫阳与田纪云,胡启立,谷牧讨论洋浦港平面规划方案。

2016年4月19日星期二

赵紫阳六四遭罢黜 许家屯转告两句话

许家屯是曾任中共港澳工作委员会书记、中顾委委员、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1990年出走美国,遭中共保守派对其卖国的指控。1989年大陆发生六四学潮,许家屯默许当时中国政府的驻港机构支持学运。赵紫阳由于其在六四中的态度遭邓小平为首的中共元老罢黜,当时还未出走美国的许家屯听到消息后立刻带给赵紫阳两句话。许家屯到底说了什么?本文摘自《许家屯香港回忆录》,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1989年5月19日赵紫阳于天安门广场对学生的最后讲话

2016年4月4日星期一

赵紫阳秘书与李鹏结怨真相 3件事激怒李鹏遭报复

赵紫阳秘书鲍彤曾对律师张思之说,几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他跟每个人都打过交道,为每个人服务,水准最低的就是李鹏。李鹏觉出鲍彤从心底里瞧不上他,有三件事,更惹得李鹏恨恨不已。张思之说,鲍彤案有个背景,就是李鹏非要整鲍彤。本文摘自201468日《亚洲周刊》,作者江迅,原题为《六四真相再揭 张思之新书披露内情》。

2015114日,赵紫阳的前助手鲍彤抱着赵紫阳的照片,纪念他逝世十周年

2016年3月19日星期六

为赵紫阳平反开绿灯?《炎黄春秋》刊文透信号

19807月,我去紫阳同志处报到,开始担任他的秘书。

本文作者李湘鲁与赵紫阳合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年这一年,像是改革开放的序幕,1980年则是正剧上演。当年2月召开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胡耀邦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总书记;赵紫阳当选政治局常委,不久被任命为国务院常务副总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从四川调入北京,9月任总理;万里也从安徽回到北京,先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常务副总理。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三位主角,进入了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

2016年2月12日星期五

《炎黄春秋》又刊回忆赵紫阳文章

尽管官方强调严明政治纪律和宣传纪律,最新一期《炎黄春秋》依然刊登回忆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的文章。文章长达万字,作者李湘鲁曾任赵紫阳秘书四年。李在文章说:「感受他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是我一生最珍贵的回忆。」

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

2016年1月30日星期六

从赵紫阳的反思看今日中共的反腐困境

117日是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辞世11周年的忌日。今天重新回顾赵在被中共软禁16年的岁月中,对中共腐败的反思,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赵紫阳遗作《改革历程》20095月在香港出版,即时成为大陆禁书

赵紫阳在软禁期间,几次和友人谈到中共的腐败及反腐败问题。随着软禁岁月的的延伸,这种认知越来越深刻。他的论述大致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第一,中共腐败是政治改革滞后的必然结果。1993年和1994,他在和友人的谈话中指出,中共腐败的来源,就是中国存在大量的以权窃公有为私有的政权腐败,这种转公为私的腐败行为,“是经济开放,政治改革长期滞后的必然结果,必然产物”(杜导正《赵紫阳还说了什么》。

2016年1月18日星期一

赵紫阳逝世11周年 女儿: 六四终会平反

昨日是已故中共总书记赵紫阳逝世11周年,赵的故居、北京东城区富强胡同6号再度成为人们参拜之地。数以百计海内外人士,包括赵的旧部好友等,不顾公安监控,纷纷前往,悼念这位因反对六四镇压而遭清洗的中共前领导人。其中有港人已连续第5年在赵的忌日登门拜祭,表达对赵的敬重。

民众昨日到赵紫阳的故居吊唁

不愿做主宰沉浮的总书记 ─ 纪念赵紫阳逝世十一周年 (鲍彤)

1989528日,在没有任何法律文书的情况下,我被送进了监狱。一到秦城,我就睡大觉。一天深夜,有人持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介绍信来,说是“中央”决定对我进行审查,要我仔细回忆415日耀邦去世之后我逐日的活动。大约又过了十天,这个专案组告诉我,不要再去回忆我自己的行动了,应该“揭发赵紫阳”,因为“中央”正在审查赵紫阳的问题。

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政治秘书鲍彤

“紫阳同志有什么‘问题’?他是我们党难得的总书记。”──我当时这样回答专案组,至今仍然这样评价赵紫阳。

二十多年过去了,赵紫阳老人也早已去世。专案组没有问过我,赵为什么“难得”。转眼又是赵去世的纪念日,我想应该有所说明。

赵紫阳忌日11周年,杜导正发表惊人感慨

117日是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先生逝世11周年的祭日,当局低调稳控。一大早,在赵紫阳故居所在的灯市口西街停靠的警车不超过十辆,用于拉访民的公交车有2辆,工作人员使用的大巴车有2辆。富强胡同的“安保力量”全部隐形,更多地则是通过无缝隙的视频系统实施监控。

赵紫阳逝世11周年祭奠

2015年11月25日星期三

纪念胡耀邦 抹去赵紫阳:谁在搞历史虚无主义?

中共高调纪念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诞辰百年,相比之下同样因“认识问题”被“雪藏”的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的待遇就显得冷清许多。

香港居民悼念中国已故领导人赵紫阳和胡耀邦

据报道,中央电视台1120日开始播放的纪录片《胡耀邦》中,两处抹去了赵紫阳的画面及名字。有观点认为这表示中共希望把胡耀邦与赵紫阳以及八九民运割离开来,向海外的民主人士传递信号,不要对解禁赵紫阳抱有“幻想”。然而,也有观察人士分析说,高调纪念胡耀邦是第一步,解禁赵紫阳是早晚的事。

2015年11月24日星期二

赵紫阳被移形换影 央视纪录片明造假

央视上周五开始播出中共已故总书记胡耀邦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录片,被踢爆公然造假。其中《人民日报》的头版画面,报道一九八二年九月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通过胡耀邦任党总书记。画面上竟删掉被中共指为一九八九年学运期间「支持动乱、分裂党」的时任总书记赵紫阳头像,替代为中共元老李先念的头像。

甚至连该报道第三行名单中的赵紫阳名字也被删去。而另一个镜头是1986年胡耀邦发表讲话,背后坐着的应是时任总理赵紫阳,亦被抹走。

2015年11月23日星期一

《胡耀邦》纪录片扭曲史实 常委无赵紫阳

在央视播放的《胡耀邦》纪录片,不仅没有其改革战友赵紫阳的镜头,甚至疑似扭曲史实。前晚播 出第四集《公仆情怀》,提及中共十二大选出胡耀邦为总书记,电视画面截取当时《人民日报》的头版报道,但报上的政治局常委名单删去了赵紫阳的名字及相片, 令当年的六常委变成五常委。北京学者认为这显示赵在当局眼中「还是不能碰」,更不希望因为纪念胡而牵扯到赵。

胡耀邦(左)赵紫阳(右)的不同命运令人唏嘘

2015年10月20日星期二

赵紫阳“死无葬身之地” “公墓已满”党中央装傻

今年117日是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逝世十周年,1017日是赵紫阳96岁冥寿纪念日。当天上午,在京城的数十位赵家友人前往赵紫阳故居祭奠。
一位当天早晨在赵家祭奠的匿名人士本周日告诉本台:“在我前后去了二十来个人,后来去了多少人,我就不清楚了。反正一年就两个日子,一个是117日是他去世的忌日,一个1017日是他的冥诞”。

1989519日凌晨,时任中办主任的温家宝()陪同赵紫阳()进入天安门广场含泪看望了绝食的学生

2015年5月20日星期三

陶铸之女陶斯亮披露 赵紫阳临终前景象令人心酸

1989年爆发的六四事件中,赵紫阳因同情学生和反对武力镇压,招致邓小平、陈云等人不满,被免去党内外一切职务,最终在软禁中度过了生命中最后15年,于2005年逝世。19514月,赵紫阳从河南南阳调赴广东,成为“南下干部”的一员,协助陶铸等领导广东的土地改革工作,由此也与陶铸结下不解之缘。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于2015223日 刊登陶铸之女陶斯亮撰写的文章《我与总书记的告别》,陶斯亮在文中讲述了陶家与赵紫阳的来往,更罕见披露了赵紫阳去世之前的身体、精神状况及家庭环境。 “见他明显消瘦,特别是两只手近乎干枯。他挂着氧气,坐着说话似还有底气,头脑也极清楚,只是离不了氧气,也不能站立活动”,“梁阿姨在另一间房独坐。她 的双眼已失明,什么都不能看,天天孤零零地坐着,消磨着时光。”“看到这个破败不堪的家真让人沉重,鼻子发酸。”以下为全文摘录。

赵紫阳与妻子梁伯琪1993年在北京家中合影

2015年5月19日星期二

赵紫阳晚年披露:杨尚昆杨白冰失势内幕

在近26年前的六四事件中,杨尚昆是一个关键人物。众所周知,杨尚昆对戒严的立场,先是反对后是赞成,并向邓小平要求由他弟弟杨白冰主持戒严。199210月和19933月,杨尚昆先后从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军委和国家主席的领导岗位完全退下来。1993年, 杨白冰正式退役颐养天年,完成其政治生涯的“软着陆”,官方解释称“因为政治需要”。此事被称为震惊一时的“杨家将事件”。杜导正在《赵紫阳还说过什 么?》中披露,赵紫阳认为:尚昆自然失算了。尚昆与江分歧由来已久,此次当然尚昆要下台了。当然,尚昆如是在过去与江关系好些,对江尊重些,尚昆此次不至 于处境如此悲惨。书中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2014年10月11日星期六

赵紫阳身陷囹圄时几乎每天收听“敌台”

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政以后,美国之音就成为“敌台”。然而许多中国人却对这个“敌台”情有独钟。今天,仍然有众多中国听众和观众还在通过美国之音获得外部世界的消息。我们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美国之音和中国听众、观众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故事。
引子
魏京生:“那个时候开始,悄悄地在家里头,收音机打开慢慢找找找,找着了。”
吴弘达:“共产党、解放军占领上海,我爸爸每天,声音很小,听着那个电台。”
献给1942年以来美国之音的听众观众
魏京生:“很快地被我妈给发现了。不许听了,坚决不许听!”
吴弘达:“不许乱讲啊,不许跟别人讲啊,讲了要杀头的。”
龚小夏:“坐牢,一定是坐牢。”
吴弘达:“后来我知道偷听的是美国之音。”
龚小夏:“跟着就是这里是美国之音的中文广播(唱扬基歌)……。”
“不一样的说法”
1971年9月的一天,正在中国解放军中服役的魏京生从美国之音的广播中听到了一则令他震惊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