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显示标签为“国企”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国企”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6年4月11日星期一

债转股把国企损失转给全体国民

4月初最重要的经济新闻是,1万亿元债务将在3年之内试点债转股。

一 向以放大甚至扭曲市场信号为己任的股评家们,又开始大肆评论,其中,多数人把债转股说成利好。其逻辑是:债转股降低了公司负债率,不用还钱了,利息也免 了,降低了财务成本,构成利好;对债权人(主要是银行)而言,本来已经沦为不良资产,很可能收不回来了,将作坏账处理,债转股以后则避免了坏账,将来抛售 套现还有可能获利,构成利好。

每隔20多年就给那些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搞一次债转股。中国的国有企业真幸福,于是他们总能露出灿烂的微笑。

2016年3月7日星期一

国企破产,不应拿国库资金补贴

「中央财政将拿出1000亿元,用于煤炭、钢铁行业分流180万职工的补贴」,这个新闻,含义颇多。

用纳税人的钱补贴国企,等于是承认了国企不公正优势地位,并要继续维护这种不公平的优势。而且这1000亿元,到底有多少会真正用在180万职工的补贴?相信最终大部分被贪官中饱私囊。

此新闻先是3月初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发布,然后在「两会」上再次由官方发布。尹蔚民的原话是:化解过剩产能会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大约煤炭系统是130万人,钢铁系统是50万人,即大约共涉及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今年中央将拿出1000亿元,主要用于职工安置。

2016年2月1日星期一

国企还是赵企?

如果你作为股东,投资一个企业,企业赚了钱,去掉各种成本费用、员工薪酬,除了给政府交税, 是不还得给股东交利润,否则你办企业为了啥?中国的国企,不管是中央直管的央企,还是地方政府的国企,都叫全民所有制企业,也就是说每个国民都是股东。可 是除了给政府交税,作为股东,你分到过红利吗?

中国的各种国企,除了给政府交税,长期不给国民股东交利润。

2015年11月7日星期六

国企垄断的祸害

国企改革的倒退已经很多年了。大踏步的倒退,则始自20086月,中国航空一集团、二集团宣布合并。想当年,1998年的时候,为了增强竞争、打破垄断,将5大军工全部一分为二,其中航空工业总公司拆分成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航天工业总公司则拆分成了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仅仅10年,就倒退回去,令人叹息。

国企垄断,是最坏的垄断。

2015年9月21日星期一

国企改革方案的风,姓私还是姓公?

酝酿了好几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通称为《国企改革方 案》)出台,评论如潮水般涌动,有说此方案的目的是要将国企做大做强,也有人说政府要通过市场化推进私有化。同一个方案,居然引起两极猜想,原因在于这个 方案有极强的习氏色彩:意欲融合毛泽东、邓小平两人的治国特点,左右逢源,因此出现了许多互相矛盾的表述。


《方案》的几个关键点

《国企改革方案》全文10141字,共分830条,开宗明义就肯定:“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这一精神始终贯彻于《方案》之中。以下是几个不能忽视的重点:

2015年9月18日星期五

中国国企改革 国退民进

习近平在即将访问美国之际也启动了新一轮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国当局最近公布了期待已久的《关 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国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出台国企改革的所谓顶层设计?它的着眼点是什么?这次改革能否使国企适应市场化、现代化与国际化的 趋势?当局如何在加强党组织在国企中的作用的同时提高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又如何协调强化国有经济与市场化改革方向之间的矛盾?

参加这个话题讨论的嘉宾是经济学家何清涟女士、加图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夏业良以及美国耶鲁大学金融与经济学教授陈志武。

2015年9月17日星期四

国企掌门大换血 顶层改革减阻力

中央日前公布了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方案,新一轮改革大潮即将全面展开。与此同时,国企掌门大换血,一批官员退休,一批贪官被查,大大降低了国企改革的阻力。

大部分国企已变成了权贵既得利益者予取予求的私产

今年以来,至少有十八家国有企业一把手进行调整,涉及能源、电力、汽车、通讯等领域,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移动、中联通、中国电信等巨无霸国企的掌门人统统撤换。此外,中央巡视组巡视各大国企后,开始陆续发表报告。

2015年9月15日星期二

第五代国企改革陷两难

千呼万唤之下,中央终于出台「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期望能够给低颓的经济注入一剂强心针,但改革方案在公平及效率之间摇摆不定,体现出第五代对国企改革的两难态度。


国 企改革是中国的老大难问题,先后经过经营承包、股份制以及抓大放小、出售小型国企等多个阶段,现在留下的国企绝大部分是资产庞大、占据行业垄断地位的企 业。国企改革过程总体是逐步私有化,向民间让利,因此整个过程充斥腐败,权贵上下其手,盘剥国有资产。不客气地说,中国制造的诸多亿万富翁中,除了少量是 在科技行业中凭借技术优势脱颖而出之外,绝大部分都是带有掠夺国有资产的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