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显示标签为“教育”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教育”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6年3月11日星期五

中国教育部长:除马克思主义外的西方价值观不得进入中国

中国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北京的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回答有关西方价值观不适用于中国课堂的提问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原则这点本身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开放精神。引发网民热议。

袁贵仁周四在北京“两会”期间举行新闻发布会

2016年2月19日星期五

新一轮爱国教育的意图

最近,中国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途径,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实 际上这已经不是教育部第一次出台这样的文件了,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单独或联合中宣部、团中央等部委,发放诸如「关于新形势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爱 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加强」、「切实加强」、「贯彻落实爱国主义」等文件。

政府再三强调爱国主义,像过去朝廷宣扬「精忠报国」般,显然具有强烈的政治目的。

2015年12月27日星期日

厦大教授痛陈崇毛是中国黑心永久添加剂

早前中国教育部表示将严抓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厦门大学随即表态支持,但厦大学者雷艳红却不顾时势凶险,竟出言痛陈毛粉害国,指尊毛崇毛者是“这个国家黑心的永久添加剂”。雷在微博的言论很快就被删除,但毛粉却继续对雷的言论进行清剿,称侮辱毛泽东是“要遭雷劈的”。

毛泽东冥诞120中国各地政府及官媒主导举办纪念活动

2015年12月20日星期日

教育歧视惹矛盾 孩子沦为牺牲品

中国教育好坏,与人口政策息息相关。城市愈大,这一因素愈明显,例如非户籍地的外地学生要想在本地公立学校上学,在过去基本是不可能,近年虽然开了一个口子,但也附加了很多条件,符合条件和要求的,也不是很多。因此,这常成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引发抗议。

数以万计的非京籍适龄儿童被挡在北京的校门外。

近 日有内地媒体对北京非京籍适龄儿童的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让人看到另一种触目惊心的现实。这里所谓的「非京籍适龄」并非农民工的子女,而是指在北京工作的 白领们的子女,他们中的多数在北京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有些甚至买了房买了车,然而其子女却被挡在北京的校门外。这些家在北京,却无法让孩子在当地上学的 家长,经过反覆权衡,作出了既不赖在北京,也不把孩子扔回老家的第三种选择──到临近的河北省去读书,形成了一条以三河、廊坊、香河、大厂、衡水等河北市 县为主的「环北京教育带」,此类孩子数以万计。

2015年7月30日星期四

拐卖人口与洗脑教育

一起拐卖妇女旧案引发热烈讨论。时评人长平认为,“感动中国”宣传模式长期压制对社会不公的抗争。

郜艳敏出门打工被人拐骗,然后被反复拐卖、强奸、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