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今年的两会召开前,正赶上一系列意识形态造势达到顶峰,从习近平视察央媒开始起来的批判任志强行动,被有意识地一步步抬升烈度,在两会召开前人人表态过关的气氛一度浓烈。这件事连同此前系列做法,为两会制造了阴郁的社会气氛。
在这样的气氛下,两会代表委员是有着敏锐感知的。葛剑雄在大会前夕落入中青网的话语陷阱,被用来批评任志强,而后引发轩然大波,葛剑雄气愤地拒绝了所有现场访问。这个事情,只是会前浓厚的意识形态大批判气氛在两会参与者那里的一个细节。
显然,与往年相比,尤其是交织习近平上台之前,今年两会显得十分沉闷。委员代表三缄其口,唯恐说错话,恐惧被戴上「不讲政治规矩」等大帽子,所以只好闭嘴求得安全。于是,两会的活跃度受到了极大的遏制,相应地,它们对民众的吸引力降到冰点。
这样肃杀的言论环境,不只是代表委员有感知,在俞正声的政协报告中,也有涉及,显示他也深知现实。报告中,他提出要求同存异,宽待异见。尽管最后的落脚点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但利用这段话语来表达不满也是显而易见的,可见意识形态的压缩到了什么地步。
这是理解两会之所以沉闷的一个角度,同时也要看到,两会作为一个国家级的政治活动,也在有意无意地澄清一些东西。比如无论是在俞正声的政协报告,还是在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习近平的表述都是「总书记」,而不是此前甚嚣尘上的「核心」。
在两会之前,有十多个省份的省委书记借助党报表态,用户习近平作为「核心」,一时间,气氛异常沉重。有分析者认为,这是省委书记在向习近平表示效忠,显示出背后的权力斗争达到白热化的站队阶段。如此气氛,连同组织批判任志强,让社会环境急速政治化。
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中央政府的表态,委婉地给出了另一个答案,那就是依旧沿袭「总书记」的表述,而不是「习核心」,意味着某种短暂的「休战」在两会期间达成。当然,两会之后如何,会否继续会前在意识形态上上展开的文革式COSPLAY,都很难说。
从这层意义上讲,尽管国人对两会很不感兴趣,对两会的形式主义抱以不屑与不满,但两会作为商讨国是的仪轨,也确实中断了意识形态制造的言论恐怖。两会上,媒体集中在鼓励言路,包容不同意见等方面,也是对这一具体现实的反应,背后藏有深意。
时隔多少年后,两会的焦点往回掉向,其重点转到如何包容不同意见、如何正确对待批评这些方面,历史地看,也是一个相当严重的倒退。因为媒体刚刚经历了一轮肃杀的表态效忠,而今又要鼓励言路开放,所以在具体做法上相当谨慎,导致两会缺乏亮点。
总之,今年两会落入了一个意识形态权斗的前后夹击里,无论是代表委员还是大众媒体,都因为害怕而自我审查、自行禁言,采取了严厉的言论管理手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反而是中纪委出来赞美「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也是当下中国一个奇怪的景象。
来源:东网 / 傅桓 文化观察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