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2015年7月29日星期三

不迁都北京只会百病缠身

首都北京患上严重「大城市病」,一直有人建议迁都,而习近平提出的对策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今年,「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已正式成为国策,进入实施阶段。北京市委713日召开全会,宣布聚焦通州,加快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其实这不是治疗北京的「大城市病」,而很可能只是加重病症,加剧北京居民的痛感。

北京的「大城市病」,根源是资源高度集聚,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恶化、房价飞涨

北京的「大城市病」,根源是各种资源高度集聚,并聚集人口2300万,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恶化、房价飞涨。令中央政府最有痛感的,是由于领导人出行以及国际交往中的迎来送往,北京城各交通要道每天都在实施交通管制,极大地恶化了本已拥堵不堪的市内交通,导致居民怨声载道。另一个突出问题是雾霾,无论贫富贵贱,人人无可逃避。

迁都需要放弃,且成本高,阻力大,操作起来会伤筋动骨。但长痛不如短痛,否则短痛就会变成长痛。

而 按照习近平的想法,将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到周边地区,只保留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大功能,北京市就会变得相当「单纯」。为 此京津冀三地要以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作为抓手,实现协同发展。北京市日前宣布在通州建立行政副中心,要将一批高校、医院、企业搬迁 到北京外围甚至河北省去,由此将北京城区人口减少15%

个 中逻辑,是运用行政强制手段将北京的城市功能、产业、机构和人口强行外迁,再通过政府管制措施巩固成果。自从北京市正式宣布建设通州行政副中心以来,北京 市通州区以及周边河北各地市的房地产价格飞涨,眼下股市正在炒作「通州概念股」。但在近日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动会议上,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张高丽强 调,要严防在北京周边地区盲目搞房地产和炒作房价。这显示中央政府有意防止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而「做大」北京。

但 将北京中心城区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到北京周边而不做大北京,本身就相当困难,根本上就是不可能的。北京是古都,是巨量历史资源与现实资源积淀的产物,所谓 「非首都功能」也高度物化,要将它们「疏解」出去几无可能。能够被疏解的东西不是没有,比如高校、医院、批发市场、展览中心等,但效果肯定极其有限。

媒体近来宣传说,华盛顿是北京可以借鉴的一个好榜样,但北京与华盛顿完全是两码事。华盛顿建城之初,就被明确定位为单纯的政治中心。而北京是一个专制国家的首都,它将国家的一切资源聚敛到「天子脚下」,成为全能的中心。功能已经物化,再想疏解出去,已经晚矣。1941年,华盛顿把今日之国防部「疏解」到弗吉尼亚州阿灵顿郡。问题是,国防部与华盛顿居民之间几乎不存在服务与被服务关系,把它搬到月球上也不碍事。但到郊外的通州区建立北京市的行政副中心,性质就变了。

北 京市在通州建立行政副中心,纯属屈从长官意志,未经科学论证。将北京市的行政事业单位迁往州,可以给中央政府腾出腾挪空间。但不管如何疏解非首都功能,北 京六城区聚集了一二千万人口,按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理应就近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将行政事业单位搬到通州,而通州到北京市中心目前耗时近2个小时,几乎等于自北京坐飞机到广州所需时间。这样的公共服务,还谈什么可及性?

随 着高校、医院、企业等被疏解到北京周边,大量人口落地,对各种配套设施与服务的需求随之产生。各种配套设施要建,各种服务业要发展,进城谋生的人就会聚集 起来。房地产开发及供应也会应运而生,不让搞只能是暂时的,随着怨声累积,开放开发必定是迟早的事。地方政府为了广开财源,也会把中南海政令当耳边风。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就不是控制北京的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其客观效果只能是 「摊 大饼」。到时候北京中心城区也许人口密度会有所下降、交通拥堵也许会略有改善,但整个北京只会越变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北京城作为一个巨系统只会越来越复 杂,各种矛盾不断叠加,「大城市病」只会越来越严重。每逢双休日、节假日,很有可能形成人口由周边向市中心高度集聚的人口潮汐,则交通不是改善,而是问题 更严重。

要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非迁都不可。现在不迁,病只会越来越重,将来百病缠身,最后还是得迁。但到了将来,迁都成本只会越来越大,其利弊之敝也将越来越突出,也更难以取舍。

来源:东方日报 / 杨彼得 资深时事评论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