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2016年5月9日星期一

习李之争:可能争出政治新价值

法广:最新一期《明镜月刊》说习近平李克强都在争夺制高点,这是不是说习近平前往十九大的集权路上有麻烦了?

《明镜月刊》第76期封面:习李争夺制高点

陈小平:确实有麻烦。习近平当核心不成、“习大大”不许再叫了,倒习公开信的出现,海外媒体批量出现的习近平与李克强、习近平与刘云山争斗的报导,这些都是习近平集权路上遭遇麻烦的明显近例。现在看来,目前站在挑战习近平第一线的最大明星,是一向被认为弱势的总理李克强。

《明镜月刊》认为,或许这是1989年六四事件之后最激烈的上层权力斗争的前夕。这一斗争最早,将在2016年夏天的北戴河会议上摊牌,最迟,也在2017年中共十九大的会前掀桌。

法广:说李克强站在挑战习近平的第一线有什么直接根据吗?

陈小平:至少可以给你提供两个最近的例子。

一个是418日,李克强婉拒新西兰总理约翰基访问邀请,并且告诉他,必须留在国内集中精力解决经济问题。进一步的消息是:邀请李克强访问本国的外交官们都遭到了婉拒。外交部给出的理由是,李克强必须留在国内集中精力解决经济问题。

还有一个是李克强415日高调访问北大和清华大学。

法广:这两个例子与李克强和习近平的政治争斗有什么关系吗?

陈小平:熟悉李克强的人对《明镜月刊》说,李克强在母校大搞亲民秀和高规格保安,这其实无关乎李克强是否讲排场、搞特权,实际上是上面权力斗争尖锐化、政治形势复杂化的表现。

对李克强拒外访邀请,《明镜月刊》解读为,李克强在此释放了“现在要靠他李克强出手来收拾烂摊子挽救危局,经济决策的重心已经转移到李手中”的信号。

法广:为何一向弱势,似乎忍辱负重的李克强突然间有这么大的政治勇气去挑战习近平呢?

陈小平:李克强只能当一届总理的新闻早就传遍了天下,习近平甚至已经考虑好让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做好接替李克强的准备,这等于逼得李克强没有了退路。

此外,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因为前一段时间习近平的许多举措激起不满,不同派系中有人便寄望以李代习,共推弱主反制强势的习近平,这些派系的支持使李感到有了底气,于是不再忍气吞声,导致双方对决的步伐越走越快。

法广:看来李克强打的习近平的七寸是“全面主席”抓经济不灵。记得中国经济学家杨帆以前在接受明镜采访时曾说过,习近平最后可能败在经济上。

陈小平:反习势力确实有趁着习近平诸多经济政策失败的机会卷土而来的意思,习近平玩不转经济确实是一个反习杠杆。这其中也有官民对习近平搞个人崇拜的厌恶反感等因素,但还有更深层原因。

法广:什么是这个“更深层原因”呢?

陈小平:说到底这里有一个习近平“集权困境”。明镜新闻出版集团创始人何频说,无论他习近平是一个独裁者还是一个改革者,他必须首先集中权力,而目前的七常委体制严重制约了习近平集权。因此,习近平上台后做得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集权。

“全面主席”习近平收走李克强的国务院“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这一明确规定的宪法权力,就是习近平企图打破七常委体制的尝试,但在现有体制下,没收任何常委的权力必定引发反弹。

亚洲学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夏伟(Orville Schell)说:“事实上,巩固权力和边缘化总理,反让习近平陷入了巨大的危机。” 现在媒体上流传着一种说法称,习近平可能会在十九大下台。但《明镜月刊》报导提到,李克强力量不足,习近平的前途没有那么悲观。

20157月份的股灾和8月份的人民币贬值以及目前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极大风险,已经用事实证明习近平玩不转经济,这正好为对习近平的集权反弹提供了良机。

法广:习近平有什么办法打破这种“集权困境”吗?

陈小平:十九大就是习近平一次机会。2017年召开的十九大将出现自1969年中共九大以来中共核心集团内部最大的人事变动──中共现任七位政治局常委中的五位将要退休,这是习近平打破常委制,建立正常国家体制的极好机遇。

不过,正如《明镜月刊》报导中何频说的那样,“习近平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在过去几年中仍试图在现有体系内进行改革─但,这个体系已经无可救药了。”

问题是,习近平是否已经看到包括中共常委体制和现行宪法,这些东西实际上都是中共的“现有体制”,已经无可救药。习近平自己是否能提出一套颠覆目前的中共列宁式党国体制的崭新体制,这才能让习近平在与李克强的政治争斗中,抢到真正的制高点。


可惜,从目前来看,习近平的对网友包容有耐心、允许“善意批评”的讲话,李克强对北大学子的亲民秀,这些争夺民心制高点的招数均是民粹主义式的,公众有乌鸦一般黑之感。不过,夏伟似乎有些乐观,他说,“也许明天我们醒来,习近平会成为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人”。


来源:法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