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2016年3月14日星期一

任志强问题的实质与舆论反转

任志强微博被关,遭受类似文革语言的媒体大批判以来,由于其党员和红二代身份,很多人抱着看热闹的态度,认为这是党内斗争,关普通人何事?

对近期疯狂批评任志强的舆论,终有高级别、讲道理的媒体文章出现。希望中共可不会总是自己打脸。

在党国一体的制度下,以中共的执政地位和自上而下、无孔不入的影响,剥离党的因素讨论现今中国的任何问题,都不现实。是党员,不见得人人、事事都和党一致;不是党员,也不见得就和党不一致,可以忽视党的政策和统治。

任 志强是党员不假,但这只是他的政治身份,从他这些年的网络影响和一贯的言论来看,他还具有公共身份,不管是网民、公民还是意见领袖。他的表达和目的,更多 的是呼吁争取普遍意义上的言论自由、公民权利,而不是党内民主和党员权利。否则依他的聪明,不会选择这样的表达方式和表达场合。

任志强的问题因言论而起,对他的打压目前也是言论层面。一方面强行关闭微博,不许当事人说话,删除支持他的言论,包括中央党校蔡霞教授的声援文章;另一方面大肆操控舆论,从政治、道德和人格方面进行批判。

就事说事,任志强问题的实质就是事关每个人的言论自由。尽管他和普通网民的身份、影响不同,但如果连他都不能表达,其他人的言论空间更是可想而知,宪法第35条确认的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就永远停留在纸上。

因 此,在这个事上,支持任志强就是支持言论自由,换个温和的说法,是否容得下不同的声音。这一点对于有八千多万党员的庞大组织内部,以及更为庞大的体制内、 体制外人员,更有意义,也更为人所关注。持任志强相同观点的人,党内不会只有一个,党外意见更是风起云涌。随着时间推移,舆论逐渐出现变化。

开 始批判任的主要是北京市委千龙网、团中央的中青网等,虽然来势凶猛,但舆论影响和政治级别并不是很高。所发文章都是政治口号、道德丑化和人格诋毁,充斥着 耻辱、败类、猖狂、打倒等字眼,除了泄愤和造势,并没有多少理论和法律上的说服力。作者都是揣摩政治风向的投机文人,转载的也多是跟风的地方网站。

而 且舆论很快有了不同的变化,高级别、讲道理的媒体文章出现。先是中纪委、监察部主办的《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用历史上 直言进谏的例子似有所指。接着读者更多的中纪委网站转载此文,级别更高的中共中央直属的求是网也跟进转载。随即最高级别的《人民日报》发文「有的领导怕丢 面子,不听群众逆耳之言」。没必要揣测这是什么信号,但在这个时机,至少说明党内、体制内有希望包容不同声音的表达。

而 这种表达也总能在最高领导的讲话中,找到各取所需的部分。比如习近平上台后,讲过「共产党要容得下尖锐批评」,现在就不断被人提起。更为直接和及时的是, 习近平最近又号召重温毛泽东的文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官方专门向全国发了学习通知。有意思的是,这篇钦点的文章里竟然有许多支持任志强的内容。

比如文章称:「不要在背后议论,有了问题就开会,摆到桌面上来讨论。」任志强发微博表达不同意见,总比那些表面服从,但背后议论的两面派要好。文章还说:「有些文件起草出来压下暂时不发,就是因为其中还有些问题没有弄清楚,需要先征求下级的意见。」 更有这样的表述:「我们不仅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我们当中还有犯过很大错误的人,不要嫌这些人,要准备和他们一道工作。」

不管党内最终如何处理任志强,但党内党外都会用这些话语来为不同的声音辩解。如果说中共早年的民主承诺早已忘记,那么这些都是最新的表态。健忘可以,但不能总是自己打脸吧?

来源:东网 / 乔木 北京传媒学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