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2015年10月30日星期五

凡尘滚滚招摇过 着了袈裟事更多

清康熙年间湖州名士吴绮游广州时,城中一僧天天奔走于督抚将军诸监司之门,一日向吴自述酬应 繁冗,不堪其苦,吴笑应之曰:「汝既苦之,何不出了家!」南宋杨万里诗云:「袈裟未着愁多事,着了袈裟事更多。」此诗本是咏抄经头陀之辛苦,用在此处甚为 贴切。世上就是有些佛门中人名为出家、实则入世,身在佛寺、心在庙堂,天天忙得不亦乐乎。

不少宗教界名流,配备着司机、秘书,香车宝马、锦衣玉食。

改革开放30余年,社会流动增强,形形色色,泥沙俱下。本被历次政治运动整肃得残破不堪的宗教界,这几年兀的冒出许多「高僧大德」。最高调的无疑是佛教名刹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公众眼中,他更像是一位大BOSSCEO

他治下的少林寺,留给外界印象更多的是筹备上市、将世界选美小姐请进山门;每年全国两会,他也是新闻人物,手持iPad坐 在大会堂里参政议政,好不风光。不过最近方丈遇到烦心事,深陷养情妇、私生子等丑闻。被举报已近百日,官方迟迟未有结论。较之香港警方迅速拘捕假结婚的尼 姑、和尚,内地政府的效率实在太低。这段时间的释永信,成了「宗教界的赵本山」,虽无明确处理,却已不再敢像往昔那样高调。


类似的又岂止释永信一人。不少宗教界名流,配备着司机、秘书,香车宝马、锦衣玉食,身上袈裟金光灿灿,头上顶戴熠熠生辉。左一句阿弥陀佛,有一句忠党爱国,左右逢源,政商通吃。就以释永信为例,头顶着全国人大代表、青联委员、省青联名誉主席、名誉教授等「红帽子」。

中 共建政以来,对宗教严格管控,一切都纳入官方管道。寺庙组建「民主管理委员会」作为实际的权力机构,方丈、道长也都由统战宗教部门选拔任命,甚至还有局 级、处级等不同的待遇级别。于是乎,官本位、商本位就移植入宗教领域。和尚念经念得好,不如与官员关系搞得牢。念真经的少了,逐名逐利的倒越来越多,熙熙 攘攘,如蝇逐臭。这与大学、科研机构的情况如出一辙。

各 类「法师」、「禅师」、「活佛」、「仁波切」热衷于与达官显贵、富商巨贾打交道、「架天线」,或是被官员奉为座上宾,保官运亨通;或是为楼盘开光,保财源 广进,合作搞开发、搞旅游;或天天忙出镜、出书,刷微信、微博,甚至与大家分享过圣诞节忙得真是不亦乐乎。有人还辩解,此乃为弘扬佛法。然而无钱无权的小 民,是没有机会被弘扬的;那些「禅师」、「活佛」的作品,亦无甚佛学造诣,不过是借用一些佛学名词包装熬制的「心灵鸡汤」而已。乌烟瘴气之场面,几成国际 笑柄。

佛 曰「放下」,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家人本应六根清净,远离尘世喧嚣,专心修行,度人苦厄。当然,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公共事务,也无可厚非,亦合传统常 理。然而绝不能是肥了凡尘「自留地」,荒了佛门「责任田」,最后成了集官员、商人、江湖术士于一身的怪胎,「出家」变成做官发财的终南捷径。

此 种乱象的形成,逼问中国的宗教管理体制。宗教在规范伦理道德、教化人心、维护社会和谐方面有重要作用。佛教传入中国已两千年,与本土文化结合,已成中华文 明的一部分。历史上宗教虽都与中央王朝保持依赖、合作关系,但仍保持了相当的自主,从未像现在这样被官方从人事、组织、管理等诸方面严密控制。譬如,道教 协会并不是天师、道长说了算,而事事要仰党支部、秘书长鼻息,而这些机构官职由直接由官方任命。寺院道观变相成了衙门,在旅游、土地等方面有利可图,铜 臭、媚俗等因素就继之沉渣泛起。官方却姑息迁就、听之任之,甚至沆瀣一气、暗中勾结,结果造成破窗效应,愈演愈烈。

近 期,国家宗教局副局长张乐斌、中国道教协会秘书长王哲一被立案调查,道教协会原副会长张继禹被冷处理。释永信的结局,尚有待观察。似乎中央高层已有意识进 行整顿,悄然开展宗教界的反腐。但是,要根本治理这种乱象,实质上需要放宽政府对宗教的管制,真正让出家人「出家」。但这又谈何容易。

来源:东方日报 / 白非 北京政情观察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