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2017年12月21日星期四

《芳华》是对芳华的讽刺与嘲弄

最近没甚么大事,小事倒是说不过来。留日女学生江歌遇害案宣判舆论扑朔迷离,诗人余光中去世引起乡愁乍现,央视前主持人崔永元微博被清零只留下一个「呸」字,冯小刚导演的《芳华》历经波折终于上映,这算是大事,不算是小事。


在《芳华》那个年代,那不是一个人的命运,而是那一代人的命运。人都成了工具,他们成了理想的工具,成为权力捉弄的工具。激情被玩弄,理想被操作,芳华被打磨,文艺被毒侵,青春被销毁。人生的命运被输送到远方,整个灵魂成了虚无。如果玩青春无悔的把戏,不是自欺,就是被欺。

中国共产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说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这种彻底否定,是历史的必然,对于个体命运来说,则是历史的偶然。历史的偶然镶嵌到历史的必然,随着历史的必然走向不可预测的未来,也在历史的必然当中闪着乌黑的被操控的光。一个小小的蝼蚁命,被历史不断地啄食,个人只能忍受着痛感。就是恋情,也是互相舔舐时代的鲜血。本就是野狼,享受着自由的天性,却忘记了此时已经进入了动物园被圈养。

那是怎样的芳华?文艺兵美丽漂亮,跳着舞蹈。那个年代的音乐和歌曲,总是充满解放全人类的激情。在拯救全世界的同时,却忘记拯救自己。全然忘记自己还戴着精神和肉体的镣铐,穿着红舞鞋,空灵地望着远方,在激情中放纵着虚无,在高歌中驱逐了灵性,在消灭帝修反中迷失了自己。靶子明确,却不断地放着演习的空弹。靶子没见着一个洞,肉体却布满了有毒的鲜血。

《芳华》终于成了舆论。它让人们呼唤真实的历史的回归。尽管「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这警世格言显得如此无力,尽管「存在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充满了机会主义、犬儒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尸臭味道,但是历史终归是有记忆的,无论如何抹杀,都会情景再现。它会不断地告诉后人们,那是一个野蛮时代。我们的前辈没有芳华,只有对芳华的摧残与无奈。他们唱着年代的挽歌,为那个时代哭丧,也为那个时代送葬。

芳华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讽刺的词。哪有芳华可言,每一个人都是权力的木偶,随便被人摆弄和玩弄。只有野花在狂怒地绽放,只有山河日月在野性地流转,只有太阳每天照样从东方升起,只有大海在狂呼海叫,只有自然法则再昭示着人们,违背自然本性的东西,终归会被自然淘汰。那有生命力的历史,不断以血和泪的方式告诉人们,没有芳华的时代终会过去,有芳华的年代终会到来。

来源:东网 / 木然 大学教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