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2016年12月14日星期三

政改倒退 控制社会镇压和收买两者并用

政治改革

极权主义经济改革在进行的过程中,始终面临一个问题,即伴随着经济改革的进行和社会进步,政治改革是否也需要进行呢?这个争论贯穿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中共对社会极度恐惧和不信任,除了镇压之外,无法再面对社会了

从逻辑上推论,政治改革应该和经济改革配套进行,即便略微晚一些,也应该是基本同步的。而到了我们所讲的晚期极权主义阶段,政治改革已经是无法回避的事情了。

就官方而言,邓小平1980818日的讲话,已经提出政治改革问题。邓提出的废除干部终身制、建立任期制等和总结文革教训有关,也为当时的经济改革起了支持作用。到了1980年代中后期,当中国的经济改革全面铺开后,改革遇到了许多阻力,新的政治改革要求随即被提出,这就是邓小平的行政改革(虽然仍用“政治改革”的提法),目的是加强行政效率、减少官僚主义等等。

1986年、1987年中央政改办提出一系列改革方案,包括加强对政府的监督、完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政府信息公开、推进选举制度改革、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实现司法公正等。这些改革超出了邓小平提出的改革范围,但也基本符合邓提高政府效率的行政改革初衷,是和经济改革相配套的。但是1989年政治冲突的结果,使得这些改革方案无法真的推行。从此以后,中国的政治改革成了一个大难题。

邓小平1992年南巡,将行将熄灭的经济改革之火重新点燃起来,这一次邓小平接受教训,再也不提政治改革了。在1989年阴影下重提经济改革而拒绝政治改革,必然出现两个结果:一是官员对政府及党的前景信心丧失,利用权力不捞白不捞的想法盛行,腐败加剧;二是腐败蔓延导致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加剧,全国的社会抗争和反抗都在逐渐加大。这两者都可以归结为政治改革的缺位。极权主义执政党一方面在寻求转型,找出路,另一方面又在加剧内部矛盾,他们不敢用政治改革的方法来解决内部矛盾,对民间和社会则充满恐惧。

从现在情况看,国家和社会的矛盾仍然在继续加大,并没有缓解的气氛出现,但同时政府内部的腐败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这样的问题通过政治改革是有可能找到解决办法的,但中共不想走这条路,而是用加大社会控制的办法,试图压制社会的不满,结果反而使国家与社会的矛盾更加激化。共产党担心用民主的、法治的办法将引发更大的冲突,导致专政政体的崩溃。

对于党内腐败问题,共产党决策者一方面恨之入骨,但是又不愿意用让社会介入的办法解决,例如官员财产公开、社会选举官员等,仍然是担心动摇了体制。目前不要提选举,甚至连最温和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都不敢在中国实行。显然共产党对社会已经极度恐惧和不信任,除了镇压之外,无法再面对社会了。这就是中国政治体制已经进入极权主义后期的现实,而且在继续倒退。

1990年代以来,中共也推行了一些政治改革的办法,大部分办法其实都是1989年以前由赵紫阳领导的中央政治改革办公室内部准备的。1990年代开始推行的农村基层选举,很受社会各界赞扬,也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但这个选举遇到了来自体制内的阻力。当农民真的要选举产生能够代表他们利益的人时,就会和基层政府(县乡两级政府)发生利益上的冲突。这个时候,“基层民主”就无法进行下去了。从1990年代开始的基层选举不过是昙花一现的政治改革,到如今,这样的“基层民主”虽然没有被取消,但已经没有多少实质意义了。

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目标是要更多的财富、自由,更多的平等和公正,以及更多的民主。这些都是和极权主义体制相冲突的。本世纪以来,由于权益受到伤害和财富的损失,为了维权,中国出现了大规模的自由民权运动,公民参选、公民抗议和示威、公民表达意见的大规模发展虽然也逼迫政府做了些有限的改革,例如某种程度的预算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允许公民有限参与基层公共事务(比方说,社区内的参与),但这样的改革力度太小,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无法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无法平息社会对政府的不满。因此中国社会内部的矛盾越来越大,国家与社会之间无法对话,也没有交流。

政府对社会的基本办法,就是镇压和收买两者并用,控制社会不满程度,压制网络不同意见,打击律师,但是看不到丝毫进行政治改革的意象。中国政治改革是逐步地在向后倒退,这个趋势已经进行了好长时间。

来源:《中国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