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2016年10月22日星期六

中国人「爱哄抢」 反映价值沦丧

理解中国特式的社会问题,本栏不循「政权本位」的思维,转而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不少人主张 中国人的民族性是社会怪象的主因。月初江苏一辆货车翻侧,无数民众蜂拥哄抢地上的十吨水产;上月陕西有超市老板败走,民众哄抢货物;上海普陀区设立社区雪 柜供应免费食物予贫户,每次添货十分钟内就被哄抢一空;上周甘肃金昌一派出所把七名哄抢娃娃菜的市民处以行政拘留;日前广西一鱼塘疑遭人投毒,村民竟连死 鱼也抢哄抢问题已非一句个别事件可以解释,事情如此普遍,令所有中国果农都深知驾驶货车一定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他们知道一旦失事,就「必然」引来大量刁民 哄抢心血,血本无归。

哄抢符合低层次的超越性,亦有人领悟到不哄抢才算高尚。

为 甚么会「必然」?有人会武断「爱哄抢」就是中国人的民族性,但爱哄抢只是一个现象,而非民族性本身。况且民族性这种含糊的概念不足以解释所有社会问题,也 不利于解构。如果民族性真的照定义般牢固烙印在中国人的血里,「中国人就是这样」,那我们还有甚么余地去改写人的本质,解决社会问题?

但「价值观」则不同,它可以改变。随着时代与文化环境转变,一代代形成新的价值观,所以今人所讲的「中国人的民族性」,其实是单指这个时代所趋生的人格产物而已。接下来百年的中国人价值观变好还是变差,还看社会如何演替。

确 立了价值观可变,我们才可以谈教化法治,谈移风易俗,令人人做一个道德的公民,社会问题自然减少,果农也可以无忧无虑地运货。问题是,就种种迹象所见,中 国人价值沦丧的速度却远超于建立。内地官方好听地用「不文明」形容中国客的外游行为,其实是回避了「野蛮」二字。一个发达的文明社会怎会同时存在大量野蛮 人呢?这便构成了社会矛盾,中国人的确在经济上迎来了自豪,但在文化与道德上却是自卑。

过去三十年中国人物质生活迅速膨胀,官民都相信只要经济条件得到改善自然会得到幸福,但国民渐渐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据联合国《2016年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的排名只得83,远低于日韩欧美。内地多年来的城市幸福感调查亦反映出愈来愈多人认同金钱并不等同幸福。无他,人其中一个本质是超越性,力求长进,获取更大满足,由低层次迈向高层次。哄抢符合低层次的超越性,亦有人领悟到不哄抢才算高尚。那么,我们要诘问:中国人价值观到底是甚么?

超 越性导向失正,单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缺乏价值转向,没有迎来非物质的富足,亦即文明本身。土豪大妈应运而生,金雕玉砌出自我认同。但不必过分悲观,拜金主 义也催生出对立面,拒绝随波逐流亦大有人在。文明学习之路漫长,怎让中国人在逐利社会得到二次解放,在物质层上重建正确的精神与道德,将是当世一大课题。

社 会价值冲突是正面的事,历史是正反立的进程,每个国民都在冲突中学习,调整观念,有浊世亦有清流。今年六月,乌鲁木齐一辆载满桃子的货车翻侧,公路上汽车 纷停下,却是帮助搬货,无人偷桃,舆论盛赞新疆人善良。一个国家是否文明,不怕经济落后,只怕意识形态差劣;而中国社会的价值观败坏,不因民智未开,全因 资产阶级空虚和华夏文化没落。个中始末,下篇再述。

来源:东网 / 杨天衡 时事评论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