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2016年9月1日星期四

电信诈骗究竟能否破局?

一则由清华大学液晶大楼物业服务中心发布的「警情通报」在网络上热传,通报称,829日晚上2325分,中关村派出所110接报,海淀区蓝旗营小区清华大学一老师,被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人民币1760万元。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为诈骗犯大规模行骗带来便利,也为个人隐私带来更大规模的暴露。

这件事情得到了证实,这位老师刚刚将房子卖掉,转过头来诈骗犯已经得到了他的全部信息,然后冒充政府机关骗取了钱财。

这些恶意犯罪的行为总是令人气愤,包括诈骗犯,他们利用骗术针对有弱点的人群定向诈骗,不劳而获,但将对方置于更为危险的地步。

道 德上对诈骗犯的谴责毕竟无济于事,道德无法彻底消灭诈骗行为。古往今来,就是动物界也存在着种种诈骗行为,更何谈智力上还有优势的人类。而信息技术的发 展,不仅为诈骗犯大规模行骗带来了便利,也为个人隐私带来了更大规模的暴露。比如清华大学的这起诈骗案件,受害人刚刚完成房产交易,所有的信息就马上到了 骗子的手中,令人瞠目。

这 一点是电信诈骗凶猛的一个基础,如果没有个人隐私的极大规模被泄露,骗子精准定位捕猎人群的范围就必然受到影响。这也是过往的诈骗行为,往往金额并不巨 大,而诈骗犯的投入也相当高的因素。对于未被诈骗到的人群来说,即便没有受到可见的损失,但是手机上的各种骚扰来电也让人不堪忍受。为此,个人信息泄露的 问题得不到有效制约,电信诈骗就会一直成为海盗们的沃土。

第 二点是受害人的警惕心理。不过在诈骗这个领域来说,骗子赌的是概率,受害人的警惕心理再高,诈骗犯也总会有办法进一步的进行突破。这几天流传的一篇文章就 是一位技术高手都差点被诈骗成功。毕竟,诈骗犯是职业选手,受害人是业余选手,为此让受害人再怎么提高警惕,最终还是要通过制度设计来提高实行诈骗的门 槛。

为此,最终还是回到了法律制度层面。对于电信部门是否有可靠地方法限制各种诈骗的电信号码,这需要技术人员来解答。然而,公安部门极大地不作为,是明明白白摆在眼前的一个问题。

此次电信诈骗问题被引爆,在于一名贫困大学生的学费被骗以后心脏骤停死亡。其中的一个细节就是,她被骗以后在第一时间报警处理。然而,警方并没有理会她。既然最后的正义保障也无济于事,这个悲惨的世界确实让人生无可恋了。

奇怪的地方就在于,当她因为死亡而受到权力的关注以后,这个案件瞬间就宣告破案,当事人依次落网。

信 息时代,每个人貌似隐藏自己的信息很容易,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更加困难。掌握着强大资源的政权系统,可以轻松的定位到每一个权力的挑战者。无论是匿名在网 络上发表言论,还是挂着各种翻墙软件获取信息,政府部门都能精准的了解到,并且神兵天降及时抓获。这种神器并不轻易出鞘,只用于保卫政权,与平民无关。当 普通民众遭遇到各种诈骗的时候,公安机关的漠不关心也就不足为奇了。

心放宽了再想想,电信诈骗岂止这些江湖上的李鬼,庙堂里的电信公司就一直各种怪招坑的消费者七荤八素,更毋庸说社保、纳税等等各种明目张胆的骗了。电信诈骗或许还能小小的破个局,不过作为大陆人大概就没法逃脱被骗的命运。

来源:东网 / 守鱼 法律学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