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2016年5月1日星期日

习近平安徽之行能否成为一次新的「南巡」

424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徽视察。从官方媒体的公开报道看,显然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外省视察,而是一次精心准备、对外高调释放许多信息的重要政治活动。有人甚至把习近平的这次视察,比作是1992年春天邓小平的那次著名的「南巡」,目的都是对外宣示继续强力推进改革的决心。

纾解与知识分子的紧张关系,仅仅说得好没什么用,关键是要切实建立起宽松、包容、和谐的舆论和社会氛围。动辄禁言禁声、删贴禁止评论,其实不利于赢得知识分子的支持和尊重。

那么,习近平的这次安徽之行,到底有哪些亮点呢?

第 一,考察了改革开放之初敢为天下先的凤阳县小岗村。想当年,小岗村村民自发开启「包产到户」行动,并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推广到全国,是中国农 村改革的发源地。此次习近平考察小岗村,强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外释放了明确的政策信号和继续改革的决心,强调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刀 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重点要破字当头、迎难而上,根本要激发动力、让人民群众不断有获得感。

第二,视察中国科技大学和六安市金寨县贫困户,强调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新供给引领需求发展,为经济持续增长培育新动力、打造新引擎。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问题矛盾增多的情况下,尤其要履行好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的兜底责任。

第 三,在合肥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有一段谈到:知识分子有思想、有主见、有责任,愿意对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 解。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就工作和决策中的有关问题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欢迎他们提出批评。对来自知识分子的意见和批评,只要出发点是 好的,就要热忱欢迎,对的就要积极采纳;即使一些意见和批评有偏差,甚至不正确,也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宽容,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各级领 导干部要善于同知识分子打交道,做知识分子的挚友、诤友。

习近平的安徽之行,引发网络热议的是这个知识分子座谈会。从报道看,这显然不仅仅限于安徽省的范围,而是「同来自安徽省和全国各地的70多名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并且亲自主持、发表讲话,规格与以往的类似座谈会相同。座谈会名称是「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但其中绝大部分篇幅谈的是知识分子问题。显然,这应该是一次中央最高级别的有关知识分子议题的会议。

习近平的此番讲话内容,与419日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有异曲同工之处。在那个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对广大网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 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 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 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

与 此同时,继任志强「任大炮」之后,在网络上和共青团叫板的北大教授贺卫方,其微博已经一个月没有更新。显然是被禁言了。近期官方一系列严控言论和意识形态 的措施,对于崇尚个性、追求自由的知识分子来说,无疑是一次打击。现实令他们对未来的预期,也出现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变化。在一些知识分子中甚至弥漫着莫名 奇妙的悲观和恐惧。执政党与知识分子之间出现了距离和隔阂,这是当下不争的事实。

此次知识分子座谈会,习近平重申「三不」政策: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实际上是给知识分子吃「定心丸」,意在缓解与知识分子的紧张关系。不过,从讲话发布后网络上的反应看,预期的效果恐怕没有达到。

应 该说,强调继续推进改革的决心,积极争取知识分子对改革的支持,是习近平这次安徽之行的主旋律。至于有人把其比作新的「南巡」,未免过度解读、言过其实。 纾解与知识分子的紧张关系,仅仅说得好没什么用,关键是要切实建立起宽松、包容、和谐的舆论和社会氛围。动辄禁言禁声、删贴禁止评论,其实不利于赢得知识 分子的支持和尊重。

来源:东方日报 / 老徐 独立评论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